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和白俄罗斯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20:03:39  浏览:80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和白俄罗斯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中国 白俄罗斯


中国和白俄罗斯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2001年7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于明斯克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公报说,应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二00一年七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对白俄罗斯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公报说,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白俄罗斯,为新世纪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报说:“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同卢卡申科总统举行会谈,并会见了白俄罗斯总理叶尔莫申、国民会议共和国院主席沃伊托维奇和国民会议代表院主席波波夫。两国领导人在诚挚、友好和务实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现状和前景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签署的所有政治文件是确保中白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顺利发展的坚实基础,双方决心为进一步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懈努力。

  公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将继续保持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经常性接触,就有关双边关系和国际局势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确认双方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似,都主张加强在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协作与紧密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双方坚信,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具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组织,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国际组织无法取代的。双方认为,只有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并考虑到各国人民的民族特点和特性,通过国际社会的集体努力才能战胜21世纪的挑战。双方声明,决不接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图谋。

  公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重申,选择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是每个国家的主权,相互支持对方为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士完整所作的努力。

  公报说:“白俄罗斯共和国重申其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强调,一九七二年的《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的基石。一九九九年及二00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与其它国家一道提出的“维护和遵守《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决议具有重要意义。

  公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将加强经贸和科技联系,并为此创造有利的法律、金融与经济条件。

  公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将深化两国立法和行政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扩大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旅游、体育及其它领域的合作。

  公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对在明斯克受到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邀请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在双方方便时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卢卡申科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访问日期将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阳江市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


印发《阳江市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阳府〔2010〕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阳江市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五届三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八日

    

  

  

  

阳江市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港口岸线使用和管理,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我市港口及临港工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广东省港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省有关土地有偿使用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港口岸线使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市政府按照我市港口、海域、国土等相关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协调。

  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港口岸线使用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门协助做好港口岸线使用和管理工作,并负责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的收取。

  发展和改革、商务、住建、环保、海事、海洋与渔业、水务、航道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港口岸线使用和港口码头建设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在审批岸线开发项目前应先报市政府批准,未经市政府批准,各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审批岸线开发项目,不得与各类投资者签订涉及岸线资源的土地使用协议。

  第四条 为确保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使用港口岸线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安全环保的原则。

  鼓励同类码头项目实行岸线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岸线资源,引导涉岸项目和产业采用纵深布局,严格按照各级吨位码头岸线标准控制涉岸项目岸线使用宽度;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宁缺勿滥的原则,杜绝小吨位码头占用大吨位岸线的现象发生。

  第五条 实行港口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根据码头吨位和占用岸线长度一次性收取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岸线使用年限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相同。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凭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使用岸线长度和金额核准文件,向国土资源部门缴纳。

  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纳入市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本市进港航道、公路、锚地、防波堤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凡在本办法颁布前,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需缴交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

  港口码头等涉岸项目根据码头吨位等级按照占用岸线的长度收取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

  (一)1千吨以下的,每米4000元;

  (二)1千吨以上(含1千吨)5千吨以下的,每米8000元;

  (三)5千吨以上(含5千吨)1万吨以下的,每米13000元;

  (四)1万吨以上(含1万吨)5万吨以下的,每米20000元;

  (五)5万吨以上(含5万吨)10万吨以下的,每米30000元;

  (六)10万吨以上(含10万吨)的,每米40000元;

  (七)游艇码头占用海(河)岸线的,每米4000元;

  (八)其他占用海(河)岸线的,每米2000元。

  对国家鼓励项目或重大项目可给予优惠,具体标准由市政府审定。

  临时设施及砂、石等建筑材料装卸码头(作业点),依法报市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临时使用海(河)岸线,其临时占用岸线的,要收取临时占用岸线土地租金,每年每米100元。

  临时使用海(河)岸线期限为两年,超过使用年限的须提前一个月办理延期手续。

  临时使用岸线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及设施,临时使用期满后须恢复原状,在审批临时使用岸线前,临时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向审批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在使用期限内由于国家建设需要的,临时使用岸线单位必须无条件拆除码头,并恢复原状,拆除费用由临时使用岸线单位或个人负责。

  军事、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公务船舶专用泊位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码头使用港口岸线免缴港口岸线使用地价款。

  第六条 在港口总体规划范围内使用港口岸线,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制度执行。凡未经依法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不予核准水上水下施工,港口行政管理机构不予许可从事港口经营。

  严格控制涉岸项目实施年限,岸线资源不得占而不用。经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项目,自岸线使用批准之日起,2年内项目业主必须完成立项、海域环评、用海使用权证、土地审批等前期工作,并正式动工建设。逾期由市政府按土地管理等有关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报岸线审批机关收回其岸线使用权。

  第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秦皇岛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秦政〔2004〕25号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秦皇岛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关于〈秦皇岛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四年二月十日



关于《秦皇岛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工作,经市政府16次常务会议研究,结合我市实际,特对《秦皇岛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秦政[2003]140号)做如下补充规定:

一、除办法第三条规定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项目外,下列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1、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内交通设施;

2、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

3、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

4、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5、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

6、防灾系统:防疫、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气象设施;

7、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学用房及配套设施。

二、下列建设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1、非赢利性医院的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项目;

2、军事设施项目(不含官兵住宅项目);

3、由市财政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项目。

三、凡单位建筑中以住宅功能为主的建设项目,统一按住宅建设项目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